津沙是一個如此美麗的地方,以至於我們來到了南竿,竟然在這裡流連忘返。
不過我們是有點誤打誤撞進來的,這裡原本並不在我們的主要旅遊規劃裡面,事實上在南竿除了北海坑道的獨木舟之外,我們是沒有什麼其他規劃的。
進來的第一件事情是為了覓食。
午後的津沙,沒有遊客,只有三三兩兩的當地人,在巷弄中隱約傳來話家常的聲音。
津沙,曾經是馬祖人口最多的漁村,從現存的建築規模來推測,還是可以懷想當年「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光景。津沙沒落的時間約在民國六十年左右,由於生活困苦,大量人口外移,這似乎也是馬祖大部分漁村面臨的困境。
還好近年來在政府編列預算下,開始整修這裡破敗的老屋,並作為民宿之用,才又讓這個平靜的漁村開始活絡了起來。就在我們造訪的時候,整個社區就同時有好幾個工地正在施工中。
騎著機車在金沙這個小地方來回繞了一次,發現這間「津龍門風味館」窗戶掛著許多貝殼還挺特別的,就決定在這邊解決已經Lag很久的午餐。
我們其實也不知道要吃啥,就在這邊點了一道老酒麵線還有一些滷味。老闆娘很認真的開始料理起來。這裡的老酒麵線非常的棒,而且他們真的加馬祖酒廠的陳年老酒,整個香氣四逸。有機會到南竿我還是會來吃這邊的老酒麵線。我覺得老酒麵線最棒的地方就是吃下去之後在酒精的催化下可以感受到全身的血液循環明顯加快,當然湯頭的鮮美也不在話下!
原本是有拍老酒麵線,結果似乎可能因為是在片頭或片尾的部份所以被剪掉了,非常的可惜。數位相機就不用擔心這種問題了。
這張就似乎是片頭相互重疊造成的畫面,因為電影底片的片頭沒有剪所以比較難裝,卷了一兩張之後會脫鎖只好退出來重裝,就造成這張照片有三分之一的部份重複曝光了。
料理完我們的麵線之後,老闆娘就開始處理鰻魚,老闆娘強調說這可是真正的野生海鰻而非養殖鰻魚,一般在馬祖的餐廳幾乎用的都是養殖鰻魚,當然價錢也差很多!
老闆娘專心的處理,我則是在旁邊偷偷拍了這張照片。
店內有一座造型非常特殊的樓梯。
吃完麵之後我們就把機車停在店門口,這時候太陽很大,我們就到旁邊的津沙文化村去逛逛。這裡氣氛實在太棒了,雖然腹地不大,但是木造建築相當的多,且大多很完整。其中最新穎的木造建築就是青年旅館。
Kodak 250D電影底片的發色真的就是有一種電影味(廢話!),暗部與亮部的細節都保留的很好,不易丟失,如果彩韻是掃TIFF就好了,其實我是有點後悔沒有送去麗來XD,不過彩韻掃描的水準個人覺得跟麗來也不相上下了。
午後的斜陽撒在巷弄間,時間都彷彿暫停了,純粹的安靜。
街角的老舊石牆,上面斑駁的紅字寫著「時勢造英雄,有老婆真好。」署名則是「津沙種馬」,當時不知何許人也,回來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前任的金沙村長。
Pasha正在補塗防曬乳液。
嶄新的木造建築,雖然有些格格不入,但還不算突兀,這是民宿。
津沙以酒聞名,原因就是這裡在早期家家戶戶都會私釀酒,因此在社區營造使用酒罈來作為佈置十分點題。早期馬祖人所飲用的酒多半為家家所私釀,後來因配合公賣法令的政策,在民國38年之後全部改為公賣。
小孩子騎的腳踏車,就這樣隨意擺在牆角。
午後雲量增多,開始吹起一陣又一陣的清風,真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啊!由於感覺實在愈來愈放鬆,所以底片沒甚麼節制的就一張一張按下去了!反正帶了十卷應該不會真的不夠拍吧XD。
這張椅子不知道在這裡擺了多久,雲南白藥都爬上去了!
偶然在青年旅社前面發現的一隻可愛的小小蝗蟲 ^-^。
也有破敗到只剩下牆面的老屋,後面的結構已經整個坍光了。
走進一間沒關門的老屋,應該已經廢棄多時了,成為儲藏室。
津龍門風味館的老闆娘跟我們說後面有一條步道不錯,不過時間接近傍晚加上Pasha的腳因為舊傷的關係不適合走太多路,就不打算上去了。
舊碉堡作成的造景,內部似乎可以看見一些類似展覽的文字與圖片,但應該也廢棄多時了。
津沙海灘旁的小小坑道,裡面似乎也掛著一些照片。
曾經是台灣與中國第一線接觸的馬祖,在每個海岸都分佈著無數大小不等的碉堡,雖然馬祖並沒有真的打過什麼反登陸戰,而如今也算是一種戰地的特殊景觀。
津沙的碉堡也改建成為廁所,裡面還有提供遊客洗腳的地方。小便斗的上方就是機槍射口。
萬一有一天戰事再起,共軍決定在津沙搶灘,鎮守馬祖的士兵是不是會在小便斗上面架機槍打起反登陸戰呢?這是個問題……
從海岸旁的階梯拾級而上,這裡就真的保留了原貌,沒有任何重新整修的工程,純粹的遺跡。真的好喜歡這種感覺!
從階梯繼續往上,似乎會通往某個軍營,有兩個阿兵哥從上面走下來。
到津沙待到傍晚,我們打算把握僅剩的陽光往馬港前進,去看看媽祖巨神像。
從津沙往中央大路的路旁看到一個小工程,上面又寫著津沙種馬,可能是前任村長要在這邊進行開發吧……
就這樣我們到了馬港。
馬港在台灣的民間信仰理論上是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實上「馬祖」這個地名其實就是「媽祖」,但其實很少人知道這裡。
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的遺體當年隨海漂流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的南竿),被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海岸邊。湄洲島的鄉親一度以為媽祖失蹤沒下落,故稱她已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遂蓋廟紀念她的孝行。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宮內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馬祖地名因此而來,媽祖也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
目前馬祖的馬港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如民國52年國軍因辦理伙食時不慎發生火災,燒了部分廟體,為平息眾怒而承諾改建,工兵在施工時無意將地磚舖過靈穴,隔天地磚離奇地全部破碎;2001年的改建,施工單位原本怕破壞靈穴所在,打算暫時遷移,但鑽地的地鑽卻突然斷裂;而最近一次,也就是改建落成時,廟方原本想為靈穴塗上油彩,但奇怪的是,任何塗漆都難以上色,經擲筊請示,媽祖做了保持靈穴原樣原色的指示。而靈穴就在香案前方,為保護靈穴,廟方也裝上了強化玻璃。
馬港天后宮是南竿的信仰中心,據說,每次有大災難之前,都會見到由靈穴飛出一團火球,當地居民說,看到火球飛出,就知道媽祖娘娘又出去救海難了。
2009年,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正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不僅全部以花崗岩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戰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28.8公尺的高度對照馬祖的總面積28.8公頃,象徵著媽祖將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強化「媽祖在馬祖」的意涵。
目前在殿內還是可以看到當初埋著媽祖遺體的石棺,但如今這裡只是衣冠冢。午後的媽祖廟並沒有什麼香客,氣氛相當幽靜。刻意選在九月初來到馬祖,就是為了避開觀光人潮,如今看來完全是正確的選擇。
媽祖廟一旁的涼亭有許多花崗岩雕成的石椅,刻意做成手掌的形狀,坐起來相當舒服喔!
媽祖巨神像就在不遠的山上,是南竿最顯著的地標之一。因我們都有點累了,所以就不打算走上去,只遙遙地瞻仰。Pasha手上的就是媽祖巨神像啦!
一旁的海灘上面還停著不少軍方的登陸艇。.
而從馬港媽祖廟往媽祖巨神像的步道旁,擺放著一整排講述媽祖成仙得道過程的石刻像,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隻龍竟然捧著禮物出現,真是太可愛了!
未來這裡會有景觀工程來把整個步道做的更完善吧。
離開馬港之後我們原本想去夫人咖啡看夕陽,不過騎到夫人咖啡之後,才熊熊想起這裡面對的是東方,哪來的夕陽啊!
決定先回民宿暫歇,晚上可能會去依嬤的店用餐,因此就回頭往牛角的方向前進。
途中在中央大路看見了這個充滿戰地風味的標語,在馬祖有相當多這樣的標語,但這一個很特別,他的字真的很多。
事實上,過去的確打過幾次海戰,也曾經派遣軍隊襲擊中國沿海,不過最後都失敗了,不是士兵信心不夠、戰志不夠堅定、訓練不夠好、工事不夠強,一切都是敗在國民黨內部潛伏了太多共諜,國軍的作戰計畫一定好,隔天中國馬上就公開宣佈已經知道。
……國光計畫當年被視為最高機密。然而據前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葉昌桐回憶,當時一位保防官告訴他,才剛開完會簡報的案子,第二天中國大陸就透過廣播公開。葉昌桐認為,作戰計畫洩密到這種程度,登陸軍上岸形同遭甕中捉鱉,根本不能打。而軍事研究學者賴岳謙說︰「本來我們(海軍)不應該輸,但是為什麼會輸?因為中共知道以軍艦進行正面衝突是不利的,於是他們就以非對稱作戰,幾艘小艇埋伏在海域附近,就把你擊沉了。」又表示「中華民國國軍從中國大陸保密程度就一直很差,而從這兩起海戰更這證明一件事,就是國軍根本就不能打。」
戰爭的重點幾乎從來都不是在士兵身上,往往都是那些不用拿刀拿劍以命相搏的人決定了戰爭的結局。時至今日國軍的保密防諜依舊非常差,這算是一種優良傳統。
想到這邊不禁有點沈重。
回程繞到福澳去跟這個福澳港最顯著的地標「枕戈待旦」合照。這裡被開闢成為一個公園,公園內有不少烤肉座,但平常似乎也沒啥遊客。
回程先又去歡歡冰店買了綠豆冰沙,然後到仁愛村買阿珠蠣餅,不過阿珠本人一直擺著一張臭臉。蠣餅本身感覺還好,早上買的那間歡歡冰店旁阿嬤做的比較好吃。
這時候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是民宿老闆打來的,原來是我們出門的時候忘了關窗戶跟電燈,老闆口氣聽起來頗為不悅,我們當下馬上趕回民宿去關燈跟窗戶,也向老闆道歉。
因為牛嵐民宿是一間木造結構的房屋,而當天馬祖在傍晚的時候有下了幾滴雨,因此老闆會感到緊張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木造房屋真的很怕淋雨,也可以看出老闆對於自己一手打造的民宿有多麼重視跟珍惜。
接下來就是晚上的事情了。
待續……
--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