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照片已經經過了七十年的歲月,依舊看不出歷史的痕跡。使用Kodak Kodachrome 4x5正片拍攝出二次世界大戰年間美國本土的影像,讓人不禁驚嘆底片保存經過七十年後竟然還能掃描出這麼鮮艷銳利的影像,充滿了立體感。而Kodachrome忠實的色調、細緻的畫質也完全展露無疑。
我原本想把這些照片的說明都翻成中文,不過翻到一半竟然莫名消失,我也懶得再弄一次了。
Kodachrome是一款很特殊的正片,拍攝完之後,要送到Kodak特別的處理中心進行沖洗,在我剛接觸攝影的時候,台灣就已經沒有Kodachrome的處理中心了(似乎從來沒有過?),而在台灣的攝影者若是使用Kodachrome拍攝,必須寄到澳洲進行處理。購買Kodachrome的時候也會附上一個信封,就是讓人郵寄拍攝成果用的。
Kodachome的特別就在使用E-6藥水沖洗,而底片本身是黑白的,跟藥水之間起了化學作用之後才賦予顏色。Kodachrome因為保存耐久,且顏色細膩,能夠忠實的紀錄影像,因此成為底片的一代豪俠,是非常經典的柯達代表商品,許多偉大的作品也曾經使用Kodachrome拍攝。雖然感光度只有ISO 64,但依然受到歡迎。
不過可能是因為Kodachrome在沖洗上實在太不方便,在台灣市面上也很少見,大多都還是使用Kodak E100VS、Fujifilm RVP/RDP/RAP系列的正片為主。柯達已經在2009年宣佈停產Kodachrome,從1935年就推出的經典商品就在數位影像的衝擊下走入歷史。
不過Kodachrome的停產對於台灣的消費者影響並不大,因為台灣使用Kodachrome的人本來就很少了。而今天又傳出Fujifilm宣佈停產REALA ACE(135/120/220),陸陸續續這一兩年已經停產了好多底片,更讓人感到底片正在逐漸凋零。
我今天順道去博漢區繞了一圈,尋找Nikon AR-3轉AR-2的快門旋鈕想安裝在我的Nikon FE與Nikomat FT2,也一無所獲,就連最老的店家都說已經好幾年沒有這種東西了。看來Nikomat系列以及Nikon 大F、F2、FM、FE的時代可能也該走入歷史。
這些照片來自於OWI(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七十年前的打光與畫面布局,仍然值得今日的攝影者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