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__,我臉這麼臭你還拍的下去……。這張使用CLS雙燈作業。)
最近沒甚麼拍照的Fu,不過倒是一直在想辦法做一些新的嘗試。
例如,星期六晚上終於下了雨,急忙帶著相機跑到公館想拍攝雨中街景,結果到那邊雨停了。
例如,星期天晚上也帶著相機去,結果到那邊拿出相機才發現沒帶記憶卡……
反正就是一整個莫名其妙就是了。
那就來講一下最近的心路歷程好了。
如果我說S5Pro這台相機測光準,白平衡準,那我想應該沒人會反對的。不過在拿到了S5Pro之後,大概也拍了兩萬多張吧!這段時間,其實也慢慢試出了這台相機的極限,大概知道他的白平衡在什麼狀況下還是會不準,測光也是。其實這對於每一台相機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剛好最近CLS燈系也形成了,就一直在思考著,該怎麼更嚴謹的拍照的問題。或許拍照本來就該輕鬆一點啦,反正數位時代嘛,拍不好刪掉重拍就好啦!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可能是從以前玩底片留下來的習慣吧!總覺得,拍照謹慎一點比較好。
於是,最近都會覺得,儘量不亂按快門。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沒甚麼拍照的Fu吧!
為什麼剛剛會突然講到CLS燈系呢?我只是想紀錄一下自己的思考歷程。
CLS燈系有個很棒的優點就是,他可以藉由機身來調控系統中的每一支閃燈,以及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功能「閃燈曝光鎖定(FV Lock)」。
有趣噢!剛好最近柳橙弄了一組兩支棚燈,也跟我提到,為了嚴謹一點,有可能要弄一支閃燈測光表來進行拍攝的作業。其實我也蠻認同這一點的,沒有嚴謹的態度,是不可能拍到好照片的。
閃燈測光表,在棚燈系統中是必須的,因為棚燈的出力值,不論是類比式用指標方式,或是數位式用LCD顯示數值,都是對於系統本身電容蓄電的標示,跟相機基本上沒有關係的。那要怎樣確保相機可以調整到跟棚燈出力搭配起來可以曝光正確的曝光值呢?閃燈測光表就幫了大忙,他可以偵測出數千分之一秒到數百分之一秒的棚燈觸發產生的光線,然後算出相機應該要調整到怎樣的曝光值才能得到一張18度灰就是18度灰的照片。
重點就是,在現實世界中應該是18度灰的物體,拍出來也一定要是18度灰才行。這是曝光的基本原則,幾乎是聖旨了。這道聖旨也被寫在每一台相機的韌體中。但因為相機的測光表沒辦法針對這一瞬間的光線進行測光,所以就需要閃燈測光表。
操作步驟是:
- 將相機(M Mode)跟閃燈測光表的曝光指數調到一致,例如ISO與光圈一致,或ISO與快門一致。
- 將棚燈調到想要的出力。
- 把閃燈表放在被拍攝物同一受光條件的平面,觸發棚燈。
- 閃燈測光表會顯示對應的快門速度,或光圈值(視控制變因而定)。
- 將相機的快門或光圈值調到測光表指示的數值。
- 進行拍攝作業。
- 將相機(M Mode)調到自己預想的數值,經驗愈豐富,判斷愈準確。如果判斷不準確就隨便吧!反正通常也不會第一次猜到,除非你已經用相近的曝光值拍攝無數次。
- 找尋一個替代測光物,反射率最好接近50%,最好使用柯達灰卡。
- 將相機調整到點測光,沒有的話,那就調到中央加權,然後試著把替代測光物填滿整個觀景窗就好。這時候或許該關閉自動對焦,反正有沒有對到也不重要。
- 把替代測光物放到跟拍攝物同一受光條件的平面。
- 這時候相機應該已經啟動無線電觸發器,或是已經插好同步線了,那麼,就把替代測光物填滿整個觀景窗,然後按下快門吧!
- 無意外的話,棚燈會被觸發,然後,就拍下了一張替代測光物的照片。
- 在相機的LCD中預覽這張照片,並且開啟Histogram。
- 若Histogram顯示像素值大多位於高於128的區域,代表曝光過度;反之代表曝光不足。
- 調整曝光值,再來一次。等到大多數的像素都位於128的中間調之後,就代表已經調整到正確的曝光值。
- 開始進行拍攝。
CLS燈系與一般棚燈系統最大的不同,就是CLS燈系是可以讓相機跟閃燈交談,交談之後才會拍攝,拍攝的結果也會交談,挺有趣的噢!通常程序是這樣的(使用內閃觸發SLAVE燈)……
- 將SLAVE閃燈設定到對應的頻道與群組。設定燈頭焦距。
- 打開內閃並設定到C模式,設定SLAVE閃燈的曝光模式與出力。
- 相機設定到手動或自動模式,若是手動或半自動模式,就設定曝光變因。設定曝光值完畢後,構圖,按下快門。
- 按下快門之後,CLS燈系會先發出一道預閃,針對全場景進行測光,這時候測光的區域就跟相機測光表所設定的測光區域是一樣的,然後相機的測光表接收到閃燈的反射光線,運算出應有的曝光值(同時FV Lock),然後將這樣的指令用一連串編碼的光脈衝再由內閃發射出去。
- SLAVE燈接收到編碼過後的光脈衝,燈內的微電腦就根據這樣的光脈衝指令調整曝光值與曝光模式。
- 反光鏡升起、快門前簾打開。在這短短地數十分之一到數百分之一秒鐘,閃燈觸發。前簾、後簾、高速同步的觸發時機皆不同。
- 快門後簾關閉,反光鏡降落,曝光完成。
- 閃燈對於剛剛的出力情形進行回報,曝光不足者會有警告音,曝光正確則不會有警告音。回電完畢後,會有提示音。
- 進行下一次拍攝。
基本上棚燈跟閃燈各有擅長,所以也很難討論誰取代誰。不過,其實我選擇CLS燈系,上面這樣的思考其實也佔了頗大一部份。
從上面的整理中,可以看出CLS相對於棚燈的優勢在於:
- 大量的電腦運算取代手動操作,使用者亦可決定哪些部份交給電腦運算,哪些部份保留手動,彈性極大。
- 在測光準確的狀況下,可有效確保曝光正確性。
- 在機身上面即可控制不同閃燈的出力值。
- 閃燈測光表是在「決定相機曝光值」;CLS是在「決定相機曝光值與閃燈的出力值」或「決定閃燈出力值」。
- CLS系統下,在測光準確的狀況下,相機可使用自動或半自動模式(尤其是常用的A模式),閃燈系統會運算出最佳曝光值;棚燈系統則只能使用M模式。
你花大錢買了SB900、SB800、SB600,買了好幾支組成一個多燈系統,所費也不貲啊!CLS的確很先進,但是,這不確保能拍出「曝光正確的照片」。所謂曝光正確,就是把18度灰的東西拍成18度灰。
在以往使用TTL或A模式閃燈的時候,針對反射率離50%太遠的物體,閃燈本身也要進行補償,不光是相機要進行曝光補償而已。閃燈的曝光補償跟相機的曝光補償是相反的,相機是「黑減白加」,閃燈則相反,剛好是「黑加白減」。這樣的情況在新一代TTL曝光模式出爐後,其實也沒有多大改變,也因此Nikon的閃燈系統還多了一個TTL-BL的模式來平衡反差。反正不管如何,對於測光表的掌握,其實還是決定了這次CLS曝光的成敗。
這樣來說,CLS到底是笨還是聰明呢?我覺得是,遇到聰明的人他會很聰明,遇到很笨的人他會非常非常非常的笨。當然數位時代,大家犯錯的忍受度都變高了,所以要真的拍出很爛的照片,難度還比以前稍微高了一點。反正拍不好,刪掉重來,或是拍RAW拉一下就好,變通方法很多的。
後製盛行的時代,似乎努力的去追求正確曝光已經是一件冥頑不靈的事情。但很遺憾的,我就是所謂冥頑不靈的那種人。
我的想法是,事前多下點功夫把照片拍好,事後把後製的時間拿來悠閒地欣賞照片或是做別的事情不是很好嗎?
剛剛談到三種曝光方式,兩種棚燈,一種無線TTL,終究都還是要回歸到測光表,也就是那個努力把18度灰變成18度灰的玩意。
對啊!那我們怎麼就不直接給他18度灰咧?這樣不就很快的可以解決測光不準的問題,至少精確一點來說,可以某種程度上的改善測光不準的問題。
這也就是我今天上班靈機一動,想弄一張灰卡來用的原因。
灰卡其實是很嚴謹的東西,別看他只是一張厚紙板,世界上除了Kodak好像也沒有別家廠商可以出,上面的油墨配方與紙質都是特製的,反射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油墨的顏色一定要非常精準才行。所以灰卡其實是不便宜的。
那對於像我這種簡樸玩攝影的人,要弄一張灰卡,還不如自己想辦法弄一張灰卡的替代品。
網路上有一些灰卡的DIY方式啦,那不管怎樣,反正我就是自創弄出了一張反射率絕對是在50%的……灰紙(因為他不是卡紙,只是一般的A4影印紙而已。)
以剛剛所述的CLS燈曝光程序來說,其實如果稍加改變,就可以做的像棚燈有閃燈測光表一樣(TTL)……
- 將SLAVE閃燈設定到對應的頻道與群組。設定燈頭焦距。
- 將機身上的Fn鍵設定到FV Lock。打開內閃並設定到C模式,設定SLAVE閃燈的曝光模式與出力。
- 相機設定到手動或自動模式,若是半自動或手動模式,就設定曝光變因。
- 將灰卡擺放到跟被攝物同一受光條件的平面上。
- 設定曝光值完畢後,將測光模式調整到點測光,對準灰卡的灰色區域,按下Fn鍵。
- CLS燈系發出預閃,閃光進入相機測光表,電腦運算出正確曝光組合。
- 閃燈曝光值鎖定。
- 可進行拍攝。按下快門後發生的事情,其實就跟剛剛離機TTL的動作是一樣的。
一般而言,我們在使用閃燈的時候,極少使用點測光,原因是:
- 拍攝主體未必在對焦點上面,這很常發生,尤其像我都是用中央對焦點對焦之後AF Lock,然後移動相機構圖。如果強迫使用點測光的話,構圖彈性大大受限,而且速度也太慢,因為拍照前還要選定對焦點之後使用該對焦點對焦。(這點可用最新的3D對焦模組破解)
- 點測光測光區域反射率可能偏離50%太遠。(無法破解)
S5Pro的測光準不準?應該很少人會說不準吧!但我們來看看以下的拍攝範例。
曝光值應該已經在圖片裡面顯示得很清楚,連Histogram都有了。拍攝RAF之後匯入Camera RAW,沒有任何調整出來的畫面就是這樣。測光方式是矩陣測光、STD、AWB。
Nikon的測光已經是準的嘍!在平均測光上面,極少遇到不準的情形,但這張範例中,還是整個偏暗(幾乎全部的像素都在128以下了),或許有人會說這是相機調性的問題,那我們來看看下一張圖好了。
這張,是我對灰卡點測光之後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所有的像素幾乎是以128為分界的對稱分佈,這可以說是準確曝光了。意思就是說,這跟相機本身的調性沒有關係,純粹就是那愚蠢的測光表被騙了。
嗯,我只是想表達一件事情,那就是,測光表很好騙。
另外,也很多人說S5Pro的AWB神準,我們就來看看用DIY灰紙來Custom WB之後的拍攝結果。
可以看到兩個變化。使用灰紙Custom WB之後,色溫稍微高了一點,色相稍微偏紅了一點點。雖不中亦不遠矣!
不過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來驗證一下圖中的白色區域(就是灰紙的紙角)。前一張的數值是192/200/203,這一張則是201/203/202。
看吧!仔細推敲之下,差異還是出來了!前一張的照片明顯的偏藍又偏綠……其實也沒那麼明顯啦,但是真的可以看得出就是了。而這一張則是RGB都趨近於相同。這告訴我們的是……
即使S5Pro被封為白平衡神機,還是會被騙。
有趣吧!所謂的正確曝光,或是正確白平衡,其實並不簡單噢!
今天就不討論電腦後製,那是另一個議題。
小小一張灰紙,竟然可以讓S5Pro陷入這樣不堪的局面……也讓我暗自竊喜……ㄎㄎ……S5Pro自以為強項的地方,其實也是漏洞百出啊!
口桀口桀……S5Pro……你給我敗吧!(Nikon不用笑,你的AWB更慘……)
這篇我覺得還蠻本格派的,很符合我的個性。簡單的結論是:
- CLS的工作原理,可以代替閃燈測光表。
- 相機測光表很容易被騙。
- 相機AWB很容易被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請多指教!